
|
The Bourne Identity



Music Composed, Programmed and Arranged by:
John
Powell

Conducted
by:
Pate
Anthony

Orchestrated by:
Bruce
Fowler
Suzette
Moriarty

Edited by:
Bunny
Andrews

Recorded
and Mixed by:
Alan
Meyerson

Mastered by:
Patricia
Sullivan

Performed
by:
the
Hollywood Studio Orchestra

Label:
Varèse Sarabande
(302 066
367 2)

Released
Date:
Jun 11th, 2002
|
|
在好萊塢商業電影史上,間諜電影(
Spy Movies
)在過去占有相當大的地位。在美蘇冷戰時期,甚至在其結束之後,這類型的電影提供了人們一個想像的空間,一個充滿刺激歷險的半現實世界。這類故事大都包含了爾虞我詐的陰謀情、驚心動魄的動作場面和主角身邊的美女,處處都是經過精心包裝的,深獲人心,所以才會出現屢「拍」不爽的龐德系列電影、以中情局探員、國家政府秘密刺客為題材的種種電影。顯然的,觀眾逐漸不太想再繼續看這種一夫當關、如同阿諾舉起M60機關槍殺光眼前敵人的誇張場面,片商也了解到這點,於是因應潮流,推出了一些比較有「人性描寫」的間諜電影,而不再只是浮誇濫炸(
龐德系列好像仍忠於傳統... )。而本片【神鬼認證】(
The Bourne Identity )則為這股潮流中的一部電影。
【神鬼認證】是由
Robert Ludlum 在1980年代所寫的小說改編的,Matt
Damon 所飾演的核心人物
Jason Bourne,則在整個故事中挖掘他喪失的過去記憶;他完全對他自己的真實名字、職業、身世一無所知,只知道有人想要殺害他,在這種情況下,他竭盡所能去尋找過去的自己,甚至發現他過去替政府所作過的一些骯髒事。面對這個題材,作曲家該如何詮釋這部電影呢?本片導演
Doug Liman
曾表示,他要拍一部嶄新風格的間諜電影,利用新元素來包裝它;因此,John
Powell 將不會讓聽眾進入
John Barry
所創造的間諜電影音樂世界,反而是以一種高速音感的電子音樂來呈現。John
Powell 找來一個
57
人編制的交響樂團,不過只有弦樂和巴松管的樂手,所以這部配樂大都以電音為主,甚至可以這麼形容,95%
是電腦軟體做出來的、5%
才是真實的樂器。這對一張40多分鐘的專輯來說,這種配置比例風險蠻大的;而
Powell 似乎在這部配樂中,玩電音玩的不亦樂乎。
第一軌的音樂的確很吸引人,巴松管的獨奏配以緩緩徐進的弦樂,這段旋律很有中東 (
Middle East
) 的氣質,給人一種混沌不明的感覺,因為此時銀幕上的
Jason Bourne
正在地中海上漂流,是生是死,發生什麼事,無從得知;光這段旋律就讓人覺得
Powell
描寫這段情節十分成功。這段巴松管主題讓人滿意,可是卻只出現在這張專輯三次;一次是在第二軌的「Bourne
Gets Well」,另一次則是電吉他
solo
版的「The Bourne Identity」,這實在叫人納悶,Powell
彷彿用過一兩次一段出色的主題之後,便會棄之不用 ,再創造出另一個新主題。這跟【變臉】(
Face/Off
) 的情形一樣。 不過,有一個極富有間諜電影風味的和絃,幾乎出現在整張專輯的任何一處角落,你應該知道我是在指哪一個吧?這個和絃不斷用中提琴和低音提琴在
repeat
,雖然簡短但卻深富危機感,而且每當 Jason
Bourne
在尋找他的真實身分時,它便會以不同面貌出現,好像這個六音階和絃是本片的主旋律。
我剛剛提到,這張專輯高達九成由電音組成,有趣的是,你在聽到第三軌之前,都還是由真實樂器所演奏的,想說還不會太糟糕吧 (
如果你非常厭惡電子音樂 ),但從第三軌「Treadstone
Assassins」開始,你可以發現
Powell
跟你開玩笑了,厚重的低音電貝斯和舞曲似的電子鼓,正式揭開【神鬼認證】音樂的真實面!相信厭惡電子音樂的人從這首開始,已經開始對這張專輯開砲咒罵了;不過,我倒是很喜歡這首音樂的調調。這段真的很酷!音樂在電影裏呼應美國中情局秘密暗殺組織「Treadstone
」在基地內運籌帷幄,召喚駐紮在歐洲的頂尖殺手,力量十足。
在激烈的動作場面描寫上,Powell
利用大量的低音貝斯,複雜精密的電子鼓點 ( Beats
) ,以及摩登華麗的電子聲效,打造出令人屏息的緊湊動作配樂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Escape
From Embassy」、「The
Apartment」以及「At The
Farmhouse」這三首精采曲目。「Escape
From Embassy」一開始帶點中國功夫片的氛圍 (顯然是來自「At
The Bank」末段的動作描寫,這時你會佩服
Jason Bourne
一身的好功夫。) ,緊接著便是動感十足的電子樂風,其中又有一股中東風味的旋律流露出來。「The
Apartment」也極富動感,不過更殺氣騰騰,彷彿欲置人於死地。而「At
The Farmhouse」則是影片和音樂兩者中最為精采的段落,六音階和絃就如同畫面中躲在森林中,拿著狙擊槍的可怕殺手,不斷堆砌出令人不安的情緒;後段則是精采的鼓樂,高速節奏讓人喘息不定,是整張專輯最讓人叫好的追逐音樂!
除了上述那幾段不太像
Media Venture
的現代動作樂風之外,Powell
另外還寫了幾段富有機動與偵察氣息的曲目,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例如「Hotel
Regina」、「The
Investigation」以及「On
Bridge Number 9」都相當的不錯,其中又以「On
Bridge Number 9」最為出色,個人相當喜愛這段曲目弦樂的反覆和絃,頗有【變臉】中第五軌「This
Ridiculous Chin」的神韻。此外,像「The
Drive To Paris」這一首簡短的曲目,當中迷幻的人聲,以及些許哀傷的弦樂運用,展現的色彩也是極為迷人。
因此,你至少不會覺得【神鬼認證】的音樂很無聊了吧,它有一些不錯的主題和旋律,只是在專輯編輯上有些瑕疵,讓人聽完這張作品後覺得它不知所云,在電子音效中失去原聲帶該有的主題方向。所以,【神鬼認證】唯一的遺憾是主題太多,每一個似乎都很搶眼,但又那麼不重要,再者就是管絃樂編到後來消失不見了,感覺只有「Main
Titles」有比較多的管弦份量。不過,我想那是
Powell
故意這樣作曲的,因為唯有這樣的調調,才能符合導演想要追求的一種「嶄新間諜片」的感覺。
( 文/ 無尾熊 2004/6/1
)
Track
Listings:
|
01. Main Titles (4'17)
02. Bourne Gets Well (1'20)
03. Treadstone Assassins (2'09)
04. At The Bank (4'07)
05. Bourne On Land (1'42)
06. Escape From Embassy (3'12)
07. The Drive to Paris (1'29)
08. The Apartment (3'25)
09. At the Hairdressers (1'29)
10. Hotel Regina (2'11) |
11. The Investigation (1'34)
12. Taxi Ride (3'43)
13. At the Farmhouse (2'54)
14. Jason Phones It In (3'04)
15. On Bridge Number 9 (3'41)
16. Jason's Theme (2'20)
17. Mood Build (3'34)
18. The Bourne Identity (6'00)
19. Drum and Bass remix (2'15) |
Total
Time: 54:59 |
|